现代电力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北京最早的火车站!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

历经百年风雨沧桑

丰台车站建成初期的中英文站牌,后方为站舍。为使各国籍铁路工人均能看懂,当时货车的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和中国传统数字——苏州码子,如站牌后方的敞车车号为793,即苏州码子“〧〩〣”。

北京丰台站值班员王戎

“我印象特别深,从丰台站出来,理发店、澡堂子、旅店、饭馆、丰台百货商店、药店、新华书店、菜市场、杂货店,五花八门,什么都有。比较著名的饭馆是‘丰春楼',一直到 70年代,它都是附近最奢侈、最豪华的饭馆。它是个二层楼,其他都是平房,来吃饭的铁路职工很多,南来北往的人也很多。”

“未来,北京丰台站四通八达交通枢纽作用更加显现,旅客发送量会达到7000多万人!这是什么概念!以前都不敢想象!老丰台站,带动了周边的发展。希望新丰台站和新丰台,都能越来越好!”

“我们原来采用的是电气集中联锁,现在用的是计算机联锁办理接发列车,能够最大程度确保安全。原来使用的是6502控制台,那个台子特别大,从这边这个墙到那个墙那么长,一个扇形的大台子,全靠人工排列接发车。平均一个班下来,5秒钟你得撂一次信号,几乎是闲不住。”

北京丰台站开通前,罗春晓受到邀请提前探站。在古色古香的“北京丰台站”大牌匾前,他端着照相机认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。

时光奔腾向前。很多在改变。

王戎的大半辈子,都在丰台站度过。1979年当兵复员后,他干了9年运转车长,92年转岗到了丰台站。从1994年开始,他就一直在丰台站担任普速车场的值班员。一直到去年底,北京丰台站动车所建成。他的工作地点从老丰台站搬到了动车所。今年底,他就该退休了。

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丰台站曾经的繁华。

喧嚣中的烟火气,也让周伟印象深刻。

“新丰台站这个楼,我看着他一点点盖起来的。从搭框架到封顶。现在的火车站,设计理念跟以前的不一样了!你看丰台站,它是立体的,又跑普速又跑高铁。乘客来了,不用拖箱子咔咔走老远,地铁来,坐电梯上去了,多方便啊!下了地铁就坐火车,而且京广、京九都有。老百姓出行,未来有了更多选择,通行效率会更高!”

作为丰台人感到骄傲和自豪”

在王戎面前的电脑上是密密麻麻的线路图,它们对应着经过动车所的33条铁路线。王戎的工作是值班员。简单的说,就是根据调度员下达的计划接发车。列车进站或者出站,哪个信号灯亮,走哪个道岔,走哪条线,都得听从值班员的指挥。

而拱形的建筑、站房楼顶的大钟、雕花的玻璃、慢慢悠悠的绿皮火车……关于老丰台站的一切,刻在了罗春晓的记忆中。

1881年,唐胥铁路诞生。这条长9.7公里的铁路,是近代中国第一条由清政府允许修建的铁路,主要作用是将唐山的煤运往胥各庄,再由胥各庄通过“煤河”运往天津。这条铁路后来继续展筑到了塘沽和天津,也就是唐津铁路。

“那个时候,我刚五六岁。丰台大桥边上有一道墙。我就喜欢趴在墙头,看着火车一辆又一辆走过来,走过去……开始还有蒸汽机车,烟特别大,后来是内燃机车,火车一来嘎嘎响,声音特别大。再后来,到80年代后期,在丰台站,出入的就有了电力机车。我就是开电力机车司机出身的。和铁路的缘分从小时候就结下了!”

周伟是位老丰台人。老丰台站、南来北往的旅客、轰轰隆隆的火车,存在于他童年的记忆中。

1888年,李鸿章提议,修建一条天津至通县的铁路,便于京津两地物资运输。不过由于当时的通州地区人口众多,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在考察地形后,认为将当时的卢沟桥作为终点更为合适。1896年,津芦铁路经过丰台,这里成为后来丰台站的雏形。

“我小时候喜欢趴在墙头

在历史中看见未来

1959年的丰台火车站

“值班室有四个电台,京原、京山、京广、调车机各一个,同时喊你,你都忙不过来,不知道先答应哪个。咱们就按先客后货再调车的原则。现在那种大方台子的电台,都改成电话了。触屏的,一个管所有,一点就行了。”

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 周伟

看一辆辆火车走过来,走过去”

“丰台站的4条正线不能断。你得保证去北京站、北京西的列车不能停了。疫情之前,少的时候,每天都有100多对列车。”

除了负责值班员的工作,王戎还承担过三年的巡线工作,防止施工期间护网脱落、异物挂网等。他带着徒弟在现场巡线,见证着铁路一次次拨线施工,看着北京丰台站新楼一点点“长大”。